镇江警方历时一年半,辗转4个省份,行程数万里,成功侦破一起近年来全国最大的利用道具“手机”骗取出口退税案件,这也是全国第一起实现全链条打击的利用手机作为“道具”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。该案涉及4个团伙,犯罪流程多、作案环节复杂,镇江警方在公安部和江苏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,在多地警方大力支持配合下,联合海关、国税等部门,克服研判、取证、抓捕、追逃等诸多困难,最终实现犯罪所有环节的全面有效打击。目前,此案抓获的1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其中9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,5人被警方取保候审。
短短4年,涉案金额高达52亿余元,涉嫌骗取出口退税额7.6亿元,4个团伙,十几名犯罪嫌疑人面对国家利益张开贪婪的“血盆大口”。匆匆1年半,数百名民警日夜熬战,从4万余份报关单、5000多份发票中寻找蛛丝马迹,从而撕开这起全国最大的利用道具“手机”骗取出口退税案的惊人内幕。
2016年,镇江本地一家外贸公司的宣传报道引发海关部门的注意。这家公司落户镇江短短2年多,业务火爆,成为镇江出口企业“前三强”。海关经过研判分析,发现该公司“异地购货,两头在外”,大量出口手机等货物,经营模式比较异常,可能有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重大嫌疑。8月,镇江海关与镇江警方会商案情。经初步查证,8月29日镇江警方受案侦办,但谁也没有想到,这起代号为“8.29”的专案一办就是一年半。
专案组初步侦查后发现,这家外贸公司的出口交易手续一应俱全,资料、单证等都符合法律规定,面对如山如海的票据,如何入手,找出找准办案的切入点成为警方最大的困惑。面对专业化作案,警方及时调整办案思路,联合海关、国税等部门,从查下游出口环节货物真实性和上游虚开环节货物下落两方面入手,逐步从两头往中间挤压,收集固定相关证据。整整用了一年时间,镇江警方终于从庞杂的人物网络中理清脉络,逐步摸清了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和作案手段,查明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窝点,掌握了关键犯罪证据。
警方经过缜密侦查,发现52岁的香港居民洪某处于犯罪核心位置。仅有小学文化的洪某与其他3个团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从虚开发票、出口报关、申请退税均由其他人员负责,每道工序完成后均向洪某反馈,由洪某负责每道工序之间的流转。负责3道环节的3个团伙之间没有直接联系。洪某一直身居幕后,扮演着总指挥、总策划的角色,警方查处的每一条线索最终都汇集到洪某身上。
这起案件看上去人员众多,但理顺了犯罪网络后,一幅完整的犯罪地图呈现在警方面前。
“第一道工序”
广东惠州人潘某受洪某指挥,在明知没有实际购销业务的情况下,将本该开至深圳某公司的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,采取票货分离的方式,虚开发票,从中获取0.1%—0.5%不等的好处费。
“第二道工序”
福建漳浦人黄某负责犯罪的“第二道工序”。在取得洪某交付的发票后,负责组织道具“手机”等假货,再进行报关,从而完成所谓的产品“出口”,将报关单等资料交给指挥人洪某。
“第三道工序”
广东深圳人周某最后登场,负责最后“一道工序”:申请退税。周某在镇江和丹阳控制着4家外贸公司,在接受洪某给付的相关资料和票据后,在没有实际出口业务的情况下,与洪某实际控制的多家香港空壳公司签订虚假的外贸出口合同,为洪某完成骗取出口退税“助最后一把力”。